黎雲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27日08版)
  11月,解放軍總參謀部用了3周的時間,在南昌陸軍學院組織了一次堪稱“獸營”的集訓。來自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、理工大學、陸軍軍官學院、軍械工程學院、裝甲兵工程學院等院校的220名學員,在這裡經受了嚴酷的戰鬥基礎技能訓練。其中,還包括了10名女學員。
  此次集訓的目的,是要把戰鬥基礎技能作為通用訓練課目,在全軍承擔學歷教育的陸軍院校中全面推廣。也就是說,今後每一名試圖通過軍校學習成為軍官的年輕人,都將完成這種被稱為“戰鬥基礎技能”的連貫訓練,具備了單兵完成作戰任務所需要的基本戰技素養、體能基礎、指揮能力和綜合素養,才可以畢業。
  換句話說,光是英語好、數學好,是當不成軍官的。
  在過去的10多年中,中國的軍校經歷了數次的精簡、整編、合併、改名。有的軍校分分合合,在10年間改了4次名稱。在辦學的思路和理念上,也自然會各有各的認識。其中,到了軍校到底學什麼,就是分歧點之一。
  有的人認為,軍校首先是大學,學歷教育的重點當然是學科知識,任職能力的培養另論。這種觀念曾經一度得到多數軍校學員的認同,卻遭到了“用戶”的強烈反對。軍校學員畢業分配到作戰部隊後,出現了嚴重的“水土不服”,帶不了兵,抓不好管理,武裝越野跑不過士兵,威信比不過老班長。討論和爭執一直就沒有停息過,有學員說“我是來讀大學的,不是來天天練武裝越野的”。馬上也有人反對:“連個排長都當不好,我要你乾什麼?”
  這樣的爭論近幾年結論逐步趨於一致。檢驗軍校的唯一標準,是是否能培養出符合戰爭需求的軍官。簡單地說,就是實戰化。真正當戰爭來臨的時候,軍隊需要的,是一批能夠帶領國家民族看到希望並走出泥潭的精英。
  “戰鬥基礎技能”由此產生。這種訓練法借鑒了外軍先進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方式,將智能、技能和體能訓練內容高度融合進20多個課目中,採取連貫方式組訓,重點考察以班為單位的團隊戰鬥能力,檢驗軍人品格、軍事技能,培養骨幹。這需要學員在4年~5年的軍校生活中,除了完成教育部所規定的文化課程學習外,還必須長期以“準軍官”身份組織和參與體能、技能訓練,才能不被淘汰。
  事實上,世界一流軍校早就已經這樣做了。在美國陸軍軍官學校,也就是著名的“西點軍校”,學員每天早上6點就要起床,開始一天的學習和訓練,新學員甚至還要更早一些,因為他們要早起為老學員熨軍褲,擦皮靴,撿完宿舍外面草坪上的每一片落葉。西點的學員沒有午休,晚上11點30分以後才被允許上床睡覺。即便這樣,西點的淘汰率,仍然高達20%以上。有人評價,饑餓和疲勞是西點學員一生的記憶。
  要知道,考入西點的美國高中生,成績不會比考入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學員差,還要經過議員的推薦,證明其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孩子。
  美國人的教學方法顯然與戰爭實踐是聯繫緊密的,高等數學的分數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智商,但顯然在戰場上,跑得快才能救你的命。我們在抗日戰爭、抗美援朝等戰爭中,雖然取得了戰略勝利,但也付出了沉重的傷亡代價,有的戰役傷亡比例超過1∶10,個別戰例中甚至達到了1∶50。很多抗戰老兵至今對日軍士兵的刺殺格鬥技能記憶猶新,往往兩三個中國士兵,才能刺倒一個日本士兵,教訓不可謂不深刻。究其原因,恐怕長期不重視體能、技能訓練,缺少科學的訓練方法手段,是一個重要因素。
  今天,如果我們還要去討論軍校是學文化還是學軍事,恐怕將不會再有當年那個可以東征北伐的“革命黃埔”,一支高分低能的學生軍能帶給我們什麼,實在不敢想象。
  當然,要寄希望走出軍校的學員就是一名合格的軍官也不現實,一名醫學院的學生經過7年的培養後,還需要5年~7年時間,才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生。培養一名合格的軍官也同理,中國軍校還需要一點時間。  (原標題:有一種殘酷的大學叫軍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m74tmjn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