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雲南昭通市鎮雄縣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,因遲到被班主任要求罰站5周,她正在讀高中的兒子於10月24日離家出走,目前仍處失聯狀態。目前,教育部門已要求涉事班主任協助尋找孩子。(10月27日《春城晚報》)
  因為遲到,學生就被班主任罰站5周,這樣的懲罰顯然不是教師理性的懲戒之舉,而是真真實實的體罰了。嚴厲體罰之下,學生尊嚴受損,自然也會做出諸多不理性的舉動。教師不理性的舉措造成了學生不理智的行為,這不該是學校教育結出的果。
  今年1月,教育部在其發佈的《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》中列出違反師德的幾種情形,其中就包括體罰學生。因而,無論教師抱著怎樣的初衷,只要其在教育過程忽視對學生自尊的關註,不顧法理,不講道理,僅僅憑藉自身在教育教學中所積累的怨氣教育學生的話,教師就很容易觸碰到“師德紅線”。教師節前夕,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發表講話時提到,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,愛是教育的靈魂。而教師對學生真正的愛,就是保護好學生的自尊。
  當前的教育生態圈並非一個理想狀態,教師信念缺失、教學理念落後、管理方式落後等等都是學校教育中的攔路虎。除此以外,廣大學生正處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階段,自尊心正逐步養成。而一些學生因為種種原因,並未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,對於教師的批評總抱有抵觸心態。一面是教師群體在長期教育教學中逐漸形成一種固態思維,既把學生當成考試和升學的機器;一面則是學生群體在新環境下不斷發生變化,自我意識和自尊意識變得敏感又強烈。兩者的碰撞擦出火花在所難免,正因如此,教師如不註重改變自身觀念和做法,師生之間的衝突會經常存在。
  對當前的中小學生而言,學習依然是“壓力山大”。分數、升學等等左右著學生的心情,也使學生對教師的言語變得敏感而脆弱。在這種教育生態下,教師的做法或言語稍有不妥,輕則會讓學生受到打擊,影響學習的心情;重則則可能擊垮學生的自信心,甚至傷及學生的自尊。由此產生的不良後果雖屢屢見諸報端,但依然未能從根本上制止。
  再嚴厲的“師德紅線”,再廣泛的輿論關註,如果學校教育只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考試機器,而不關註學生個體身心的健康發展,類似事件定然還會出現。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,學校教育的大環境不斷發生變化。在此基礎上,學生在變化,教師也應變化。此外,學校的教育理念也應做出相應變化,為教育增添一點理想主義的色彩,關註學生作為人的教育,而不是只為分數和升學努力。
  文/王瑤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教育需要點理想主義色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m74tmjn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